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

《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》

楚国到底错在哪?

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
最新网址:m.umixs.info

合纵攻秦失败之后,齐国也开始谋求恢复当年的荣耀和地位,厚实的家底让齐国并不费力地就追赶上了楚国和秦国的脚步。于是,整个中原战场,形成了齐占东、秦据西、楚治南的三足鼎立之势。其中秦国的实力最强,仍旧保持着对各路诸侯的压制;国力稍逊的楚国和齐国,为了保证生存空间和权益,结成了攻守同盟,在尽可能地保障本国利益的情况之下,对抗着强大的秦国。

公元前313年,齐楚联军西进,攻陷秦地曲沃,秦国开始意识到了目前本国面临的最大问题。屈原在楚国的改革得到了有着雄心壮志的楚怀王的支持,其国力和凝聚力稳步提高,同时,齐国也感受到了来自于盟友的危机,不动声色,偃旗息鼓。

楚怀王虽然没能率领天下诸侯,一鼓作气地带给秦国以毁灭性的打击,但是他并没有仔细总结合纵联盟之所以会失败的本质原因。而当齐楚联军击败了虎狼秦国,攻陷曲沃,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公元前318年,各路诸侯共同推举楚国为纵长(合纵领袖),从多个方向开始了对秦国的军事讨伐。一时间,楚国声威大震,楚怀王意气风发,指点江山,谈笑中原。秦国在巨大的军事压力面前,采取了分化妥协、瓦解击败等各种手段。楚国虽然是名义上的合纵领袖,国力强大,士气高昂,但是,无论是发起合纵的政客,还是最终到征战前线的将帅,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利益分配与损失承担。

秦国纵然强大,但是显然并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以一国之力抵抗多国联盟,何况楚、齐等传统强国的实力虽然稍逊,但也并没有被拉开到绝对碾压的程度。强大的联盟在形成之初,尚且具备同仇敌忾的凝聚力和与虎狼秦军殊死一搏的血气之勇。然而,秦国的应对极其巧妙,充分地利用了诸侯君主之间,心思不一,各国实力良莠不齐的客观状况,同时用各种各样的利益和外交手段,将人性之中的弱点挖掘得淋漓尽致。

就这样,在秦军强大的战力威胁和政客的辗转游说之下,合纵联盟内部的种种问题逐渐暴露。各怀鬼胎的诸侯们谁也不想拼尽本国的力量、流干自家的鲜血给别人做了嫁衣。连消带打之下,秦国竟然顶住了诸侯联军的强大压力,并且逐步分裂了诸侯联盟。

联盟分裂之下,正如贾谊所言,“秦人开关延敌,九国之师,逡巡而不敢进,秦无亡矢遗镞之费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。于是从散约败,争割地而赂秦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,追亡逐北,伏尸百万,流血漂橹;因利乘便,宰割天下,分裂山河。强国请服,弱国入朝。”

一个破裂的联盟显然不再需要一个领袖了,因为楚怀王也并没有打算拿出楚国的家底跟秦军拼到鱼死网破、两败俱伤。身为联盟中实力最为强大的话语权者尚且如此,更何况是国力相对楚国更加弱小的其他诸侯。于是,这场以楚国为首的合纵攻秦,就这样诡异而却又理所应当地结束了。

楚国到底错在哪? (第1/3页)

公元前334年,楚威王年间,楚国令尹昭阳,率部攻打越国,击溃越军主力,杀死越王无疆,兴化(今江苏泰安附近)一带纳入楚国版图,春秋时期曾经震慑群雄的越国,就此分崩离析,再无复兴之力。公元前328年,楚怀王熊槐继位。经过了其先辈三代君王楚肃王、楚宣王、楚威王近六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,楚国渐渐从当年吴国的打击和伤痛之中挣扎起身,休养生息,逐渐恢复了部分元气。一个拥地广袤、物产丰富、战力精锐的强大楚国再一次复苏了,逐渐形成了齐楚秦三国鼎立的新局面。

公元前323年,昭阳率领楚国主力,在襄陵(今河南睢县一带)与魏国爆发了激烈的战争。魏军战败,失地八城,楚国声威大震。楚怀王为了表彰昭阳的战功,将楚国传国之宝和氏璧赏赐给了这位能征善战的勇猛老将。

楚国在连续的数次对外战争中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战果,国力迅速增长。拥有实力自然就会有更高要求的欲望,楚怀王凭借着楚国强大的战力和愈发繁荣的经济,开始谋求新的霸主地位。公元前319年,已经无力再与楚国争夺中原诸侯领袖地位的齐国偃旗息鼓,经过一连串的外交斡旋和说客之间的明争暗斗之后,魏惠王和韩宣惠王同时表示愿意奉楚国为主。并且,魏国派出使者,暗示楚国:强秦咄咄逼人,不允许魏国加入楚国联盟,身为诸侯领袖,楚国应担当大义,联合攻秦。而魏、韩等国,必将鼎力跟随,出兵协助。

很快,楚怀王就认可了魏、韩等国的建议,说客张仪四处碰壁,而另一位游宦各国的名士公孙衍则如鱼得水,在各大国之间辗转腾挪,颇有几分登高一呼、诸侯响应的架势。很快,楚、齐、赵、魏、燕、义渠七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联盟,开始谋求讨伐和惩治野蛮而强大的秦国。

阅读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(www.umixs.info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
相关推荐